家住重庆市江津区的109岁老人宋淑菊(化名),在家中上卫生间时,由于手没有扶住门,不慎摔倒。因其左臀部及左手掌先着地,摔倒后老人感觉到左髋部和左腕出现剧烈疼痛,不能自行站立。
随后,老人被家人送去当地医院诊治,被诊断为左股骨粗隆间骨折。考虑到老人已经109岁高龄,家属协商后将宋婆婆送到西南医院关节外科进一步治疗。经诊断,确诊为“左股骨粗隆间骨折”,建议手术治疗。
近日,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关节外科成功为宋婆婆置换股骨头,完成了全国最大年龄(109岁)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。据悉,术后宋婆婆恢复良好,经过4天的术后观察和身体评估,目前已经顺利出院。
家中老人骨折后如何处理? 家有老人摔倒后,如何辨别老人是否骨折呢?专家表示,一是腿有无明显变形;二是有无剧烈疼痛;三是功能是否受限(不能活动)。
专家提醒,家里老人发生骨折后,一是应及时就医;二是可行踝泵训练,即主动活动脚背以降低血栓发生几率;三是定时变换体位,避免压疮形成。
同时,如果发现伤者,首先要确定周围环境是否安全,以免造成二次伤害,没有常识的家人不要轻易移动伤者,确要移动时,可以三人平托患者到安全的地方。
股骨粗隆间骨折,在高龄的骨质疏松患者中发生率很高。75岁以上老人骨折后,一般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。那么,术后应该如何进行家庭护理呢?
2、避免长期卧床,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,6-12周内避免完全负重,可拄拐辅助活动,12周后可完全负重。
3、术后4周内多行踝泵锻炼,促进下肢血液循环,同时口服抗凝药物,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。(踝泵锻炼:患者在卧床伸直下肢的情况下,用力向上勾脚(脚尖朝上),保持约10秒钟,再用力向下踩(脚尖朝下),再保持约10秒钟,如此反复训练)。
4、卧床时行直腿抬高训练,增强股四头肌肌力。(直腿抬高:平躺,一侧下肢伸直并抬离床面,足跟距离床面约30cm,保持悬空状态约20s,放下该侧下肢,换对侧下肢。重复上述动作,5次一组,每天练习6组)。